暑假期间,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矿迹碳绿青研团” 的 5 名学子,深入潘安湖生态修复示范区,开展 “青耘潘安” 价值振兴行动主题实践,在这片国家级生态修复典范区探寻科技赋能生态价值转化的有效路径。
团队首先依托潘安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展开实地调研,与研究站人员深入交流,了解设备基础与科研知识,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随后,他们发挥专业优势,制作了科普小视频、10 套矿区生态修复科研海报、2 套公众科普海报,将隐形的修复价值及碳汇动态与公众低碳行为关联;还开发了多源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 GIS 系统,既便于科普,也为学术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此外,队员们向游客尤其是青少年普及生态修复成果和 “双碳” 知识,制作文旅宣传视频并发布新闻报道,扩大潘安湖影响力。实践中,队员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深刻体会到科技在生态价值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也感受到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效益的成就感。
【实践感悟】
“潘安湖从百年采煤塌陷区到国家级湿地公园的蜕变令人震撼,而让其生态、科技与教育价值被更多人知晓,正是我们的责任。用专业知识制作科普内容、开发监测系统,让我明白科技不仅是修复生态的利器,更是连接生态价值与公众认知的桥梁,能让绿水青山的价值真正显现。”
—— 刘威豪(09232794)
“在潘安湖的实践,让我看到了科技赋能生态振兴的巨大潜力。从科研成果到科普资源的转化,从实时监测系统到文旅宣传,每一项工作都在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助力。作为青年学子,我们要用专业所长,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 邓熙(07230374)

矿迹碳绿实践团在潘安湖合照

矿迹碳绿实践团在潘安湖与研究人员进行交流

矿迹碳绿实践团在潘安湖进行实地考察

矿迹碳绿实践团在潘安湖地为游客进行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