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这部影片成功的背后,凝结着4000多名国漫人的汗水,更离不开幕后特效团队的“十年磨一剑”。其中,来自徐州的视达坦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凭借对“木龙”“光柱”等核心特效的极致追求,成为影片震撼视觉的关键推手。而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兼视效总监,正是我校08届环境科学专业校友——“跨界追梦人”杨博。
从环科到动画——不设限的青春突围
二十多年前,杨博如愿来到矿大,就读于环测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本以为人生轨迹会沿着专业方向稳步前行,然而,大四时学校一场关于三维视觉技术的讲座彻底改写了他的人生剧本——主讲人展示的科学数据三维可视化案例让他灵光乍现:“冷冰冰的数据能否用三维动画讲出热血的故事?”课后,他鼓起勇气找到老师,忐忑地提出将科研数据与三维视效融合的毕设构想。意外的是,老师不仅没有否定他的“跨界狂想”,反而鼓励道:“科学的尽头未必是公式,也可以是美学。三维视觉技术,没准正是打破科研瓶颈的利器!”
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将专业所学融入三维动画创作,以一份“非典型”毕设完成了理工与艺术的首次跨界实验。这不仅成为他闯入动画行业的“敲门砖”,更让他深刻体会到,“所谓专业学习,从不是人生的天花板。教育的意义在于点燃心中的火种,而非划定奔跑的轨道。”
回首青春,杨博坦言,恰如《哪吒2》中那句爆燃的台词一样,“因为我们都太年轻,不知天高地厚。”正是这份敢于创新的冲劲与无畏困难的热爱,才有了他跨领域带领团队愈走愈宽的坦途。
潜心钻研——从特效新人到行业佼佼者
毕业后,杨博凭借自学成果进入动画领域。从参与《三体》《流浪地球》《热辣滚烫》等项目的特效制作,到成立视达坦诚公司,他用了十余年时间,将徐州本土团队打造为国内数字文化领域的佼佼者。
目前,位于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视达坦诚公司已累计参与超200个大型项目,拥有2项发明专利、35项软件著作权。
“十年磨一剑”——《哪吒2》高光时刻
从《哪吒1》到《哪吒2》的华丽升级,不仅是国产动画电影的“十年磨一剑”,也是诸如杨博一样的幕后艺术家们的“十年磨一剑”。《哪吒2》中,杨博团队负责的多组高难度镜头成为影片的“高光时刻”。
例如“龙王光柱”特效,通过逐层叠加同色系光影,历经四个月调试,最终呈现出层次分明的震撼效果。而“无量仙翁驾驭的桃木巨龙”堪称“最难产”的特效——从做弯到拉直,杨博团队为此鏖战14个月,不断调整龙身比例,经历了从美学颠覆到技术重生的漫长拉锯。这条东方神龙的诞生,始于对传统与现代的解构和融合:初期龙身因过于写实而形如“笨重木偶”,团队推翻多版设计后,从徐州汉代石刻中提炼出遒劲的云纹线条,又融入古建筑榫卯结构的力学逻辑,让龙身既有木质的苍劲感,又能在腾挪间展现生物的动态张力。
展望企业未来,杨博目光炯炯,激动地比喻道:“就像电影中哪吒突破‘穿心咒’一样,我们也在不断攻克一个个技术瓶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字技术融合,助力本土文化加速破圈、扬帆出海。”
从环境实验室的公式推演到银幕上的光影神话,杨博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证明:当理想的火种被专业教育淬炼、被勇气点燃,科学与艺术的边界终将消融在创新的沃土。而那条从荧幕中腾跃而出的“桃木巨龙”,既是东方美学的数字涅槃,也是一代矿大人对“永不言弃”最浪漫的诠释。
![](/__local/3/AB/30/D8B4D96A9A4F13E184B58D0587E_C9816F3E_29DD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