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物风采 > 正文
人物风采
力行风采|环测学院学子葛山峰:以匠心丈量矿山,用科技赋能测绘——全国劳动模范的奋斗之路
发布时间:2025-05-08   浏览次数:
审核 孙婷 摄影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实干者。在我国能源革命的道路上,有这样一群以 “匠智”“匠心” 赋能行业发展的奋斗者,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硕士校友、中煤平朔集团地质测量公司测量队长葛山峰,正是其中扎根一线、科技报国的杰出代表。

4月28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葛山峰赴京参加大会,并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对我来说,既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激励。”葛山峰诚恳地表示。 十多年来,他始终坚守矿山一线,兢兢业业做好矿山测量、工程测量、边坡监测与数据分析、开采沉陷监测研究、煤矿地测信息化等工作,负责的矿区测图面积累计达4300多平方公里。他技艺精湛,解决了生产测绘、边坡监测、基础测绘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掌握了无人机航测应用及成果转化


方面的核心技术,科技创新和“五小”成果突出,为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全国质量创新大赛二等奖、中国中煤技术能手、中国中煤优秀共产党员、中国中煤青年科技奖、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每一项荣誉的取得都是他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工作的有力见证。

扎根一线,苦干实干,磨炼精湛技艺

高擎理想的旗帜,才能坚定前行的脚步;燃烧信念的火炬,才能永葆奋斗的激情。 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地质人在地质事业上奋勇前行。“这‘三光荣’精神也是我永远的灯塔,他照亮了我前行的人生路。我始终坚信,世间没有不可逾越的困境,亦无不能抵达的远方。关键在于锚定目标,规划路径,以行动为楫,在实践淬炼中持续提升综合能力,向着梦想坚定前行。” 葛山峰如是说。 他言谈温文尔雅,可是干活却雷厉风行,只要工作需要他,一个电话,他随叫随到;他为人随和亲切,可在技术上却“斤斤计较”,经常为了解决一个技术难题,查阅大量的资料;生活中,他随性自然,可是面对工作,却总是精益求精。熟悉他的人,都对他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测量实践经验,以及身先士卒、恪守职责、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作风留下深刻的印象。 露天矿的测量工作,堪称煤矿生产的“千里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09年7月,刚刚大学毕业的葛山峰,青春洋溢、满怀希望,来到了平朔集团这个大家庭,成为了一名矿山测量工。初次走上工作岗位,面对复杂的地质环境、测量环境,他清醒认识到测量工作的重要性和自己工作经验的不足。为了尽快提高业务能力,他主动学习最新的测量技术,翻阅大量有关煤矿测量的技术书籍,经常带着疑问主动深入矿坑,四处观察,了解露天煤矿的作业环境、生产流程和测量情况,并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2015年到2018年间,为了系统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虽然工作繁忙,依然选择前往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师从国家教学名师高井祥教授,从事智能化测绘、矿山变形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大大地提高了自己服务矿山生产的能力。

测量工作着实是一件“苦差事”。因为测量人员经常在矿坑现场采集数据,风吹日晒,工作强度大、环境较恶劣。而且露天煤矿的地形随着生产的进行不断变化,但是葛山峰始终冲在第一线。工作一天下来,耳朵、眼睛里都是煤灰。他回忆道:最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情就是第一次和同事们深入矿区工作。为了完成基础控制网这项工作,扛着近一百斤的水泥桩蹒跚于陡坡之间,无数次见到不同的蛇虫穿梭,就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一呆就是三天三夜,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工作环境,使他读懂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团队,什么是付出,什么是经历。 多年来,葛山峰一直兢兢业业、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秉持环境与测绘学院“精专而卓越”的理念,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他总是当先锋、做表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日,还是寒风凛冽的冬日,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在建立井工二矿工业广场边坡监测项目中,他和团队如同蜘蛛人一样,攀爬在30多米高的水泥护坡上安装监测棱镜,不知道多少次工具从坡上滑落下来。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团队成员没有任何抱怨与牢骚,更多的是警报解除后的喜悦与成就感。 在建立井工二矿工业广场边坡监测项目中,他和团队如同蜘蛛人一样,攀爬在30多米高的水泥护坡上安装监测棱镜,不知道多少次工具从坡上滑落下来。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团队成员没有任何抱怨与牢骚,更多的是警报解除后的喜悦与成就感。

路遥知行勇,星光照前程;不畏艰难事,奋斗终有成。参加工作16年来,葛山峰扎根企业地质测绘工作第一线,稳扎稳干,累计参与测绘地形图面积达4300平方公里,出具测量报告1800余份,从最初的一名跑棱镜、拎仪器的测量员,成长为矿山测绘专业技术骨干,入选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委员。

步履不停,初心不变,行远自迩,笃行不怠。2014年平朔集团组织技术比武,葛山峰白天在工作之余抽时间练习操作,晚上琢磨每个细节,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2017年他报名参加了煤炭行业技能大赛,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他苦练内功,提升技能,最终以选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参赛,并获得了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称号。

勤于实践,精益求精,展现工匠精神

“没有测量,开采寸步难行,稍有差错,会对矿山建设造成致命的影响。地质测量作为先头部队,进行开采位置标定、剥离量验收、排土场测量等工序作业,只有地测工作做得精准,后续开采才会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才不至于跑偏、走样。”葛山峰阐释道。

一线,是最好的练兵场、最快的磨刀石。“往右1公分,前进5厘米……”在测量现场,葛山峰带领队员们有条不紊地测量放样。他知道每1厘米精进都是脚下水泡磨砺、背后汗水浇灌而来,最重要就是无限接近零误差。

为了保障数据的精准度,他始终秉持“精心、精工、精品”理念,在工作中严格遵循测量标准和操作规程,对每一个测量环节都进行反复校核,绝不放过任何潜在的误差,全力以赴保证数据的科学。遇到不满意的数据,葛山峰总是不厌其烦地调整、复测,日复一日,心无旁骛,任凛冽的寒风刮过脸颊,任夏日的荆棘划破肌肤,每一次都是小心翼翼擦拭显示屏上的尘土,目不转睛地盯着仪器。

在一次测量中,身为队长的葛山峰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察觉到一个难以发现的异常数据。尽管这个异常对整体测量结果的影响可能微不足道,但他毅然决定要求全体队员重新测量。经过多次反复校核,最终确定了精确的数据。这种对数据精准的“较真儿”,彰显了他的专业素养和工匠精神,亦体现了矿大测绘学子的风采。

脚踩大地,干在实处,一步一个脚印;目追雄峰,攀至高处,一天一份成功。多年来,葛山峰在实践中不断开展科技创新,完成重大工程技术攻关,潜心研究、总结、提炼测量工作经验,致力于传承技艺。他通过名师带徒活动,帮助工友提高技能水平。从基础测量知识的口传心授,到现场实践的手把手教学,把自己的知识技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分享给队员。正是因为他的耐心指导、严格要求,使得一批批新人快速成长,成为平朔地质测量测量队的中坚力量。

科技为笔,创新为墨,谱写奋进长歌

测量技术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迭代进化而来,是一个螺旋式发展前进、逐步提高的过程。

近年来,平朔集团作为能源保供基地,产量增加、地质条件复杂,地测工作量越来越艰难。传统的露天煤矿测绘完全不能满足现状,效率低下不说,测量的精确性也很难保证,严重影响了露天煤矿的整体运营效率与资源利用率。

2019年,平朔集团引进无人机航测技术。面对这一新的测绘方式,葛山峰和团队从零开始学习,他结合学院培养的严谨测绘思维,反复验证不同地质结构对航测精度的影响,经过为期4个多月的实验期,最终摸索出适应复杂地貌的最优航飞参数组合,并在公司露天矿测量验收中得到了推广运用。原来需要3天的测量工作,如今无人机仅需要2个小时。经过上述新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了测量成本,还保障了测量人员的人身安全,更进一步推动了露天矿生产测绘工作从过去平面二维向三维立体转变,进入了测量“大数据”时代,彻底改变了传统露天矿测绘的生产方式。

近年来,露天煤矿智能化矿山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需要频繁对矿区采场、排土场、工业广场等区域进行精细的数字化信息采集。他们团队与相关科研单位交流研讨,建立平朔无人智能测绘系统,实现从传统测绘到智能测绘的“跳跃式”发展。在实现无人化矿区测量、无死角安全巡检,提高数据更新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测绘工作的一键启动,为高效实现矿山智能化提供地测保障,提升了公司智能化水平。

创新源于厚积薄发。多年来,葛山峰参与和负责的科技成果在工艺革新、系统优化、节能降耗、修旧利废等方面创新成绩显著,“五小”创新成果也熠熠生辉,其先后开展创新项目20余项,提交“五小”科技成果20余项,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多篇技术论文。

科技为笔,创新为墨,葛山峰把青春描摹成山峦的形状,把汗水凝结成点滴涓流汇入江河。他和团队正在绘就的,不仅是矿产分布的经纬,更是一幅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壮美画卷。这画卷里,有智慧的光芒,有汗水的芬芳,更有“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平朔精神在闪闪发光。

学长寄语

“荣誉是奋进路上的里程碑,更是新征程的起跑线。过往的成绩只能证明昨天的努力,测绘人的脚步永远要向着更远的目标迈进。让我们以奋斗为笔,继续书写属于环测人的精彩篇章!”——葛山峰


新闻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校友会    编辑:蔡臻    审核:孙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