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切缅怀伟大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先生,环境与测绘学院研究生会于2025年10月27日晚19:00举办 “弘扬科学家精神,砥砺科技报国志” 主题党日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引领广大党员同志及青年学子深刻感悟科学家精神内核,领会其时代内涵与价值意蕴,激励大家在新时代践行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服务国家、造福人民。
本次党日活动以杨振宁先生的百年人生为主线,系统回顾了他从清华园走出、跻身世界物理前沿、最终落叶归根的壮阔历程。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书香门第的杨振宁,1929年随父迁居清华园埋下科学种子,1945年赴美留学,师从费米深造并与爱因斯坦共事,1957年以"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其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更被誉为与麦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相媲美的现代物理学基石,构筑起二十世纪物理学的重要理论支柱。
"从清华园出发,最终回归清华园,先生的人生画下了跨越世纪的家国圆弧。"主持人在分享中重点阐释了杨振宁先生的赤子情怀,1971年中美关系缓和之际,他以首位访华知名华裔学者的身份搭建交流桥梁,带回前沿科技动态为祖国争取战略主动;2003年放弃海外优渥条件全职执教清华,将重振理科辉煌作为"人生最后一件值得做的事";2015年毅然放弃美国国籍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以行动践行"共同途"的承诺。这些事迹让在场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科学家有祖国"的深沉内涵。
活动核心环节聚焦杨振宁先生留下的精神遗产,通过案例解析系统梳理了六大科学家精神内核:胸怀祖国的爱国精神,体现在他以科学为刃、为国育才的毕生践行中;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彰显于他突破传统认知、开辟物理新领域的学术勇气;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凝结在他拒绝浮夸、坚守真理的科研态度里;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流露于他捐资助学、甘居陋室的平实生活中;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印证在他与同行智慧碰撞的科研历程中;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闪耀在他躬耕讲台、为基础科学"栽树"的大师风范中。
本次党日活动的顺利召开,在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的同时,更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精神坐标。先生科技报国的赤子情怀与探索不止的科学精神,必将激励我院师生在未来的科研与求学之路上,心怀“国之大者”,勇攀科学高峰,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伟业之中。

